当前位置: 首页 > 外贸资讯 > 其他资讯 > 文章内容

帮助中心

我国去年出口退税超7000亿 税率降低讨论升温

2011-02-14 11:04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9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增速远远超过年初设定的8%的增长目标,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

而这一年,中国的出口货物退税达到创纪录的7327亿元,比全国财政在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环境保护或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的单项支出都要高。

随着外需复苏转好,金融危机时期多次上调的出口退税,似有必要回归正常水平。此时,政府酝酿调低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的信息不期传出。

而商务部高官此前已表明:除了给节能减排让路,会争取一个稳定的外贸政策环境。

"税是一种严谨的东西,拿出口退税当调节政策,有点不严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一位资深人士称,出口退税率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反对将其作为调控工具来使用。

不过,稳定并不一定是维持当前水平不变,以稳定为主调的外贸政策,也并不排斥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的政策变化,只是力度不会太大。

产业结构调整为纲

春节前,新华社旗下媒体报道称,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等多个部门正在酝酿进一步加强对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限制,可能再次降低和取消以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的"两高一资"为主的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并将涉及此前没有调整过的新种类产品。

报道援引未具名人士的话称,调整可能涉及的产品包括橡胶、有色金属、钢材、建筑用材等,其中钢材、建材、新材料、添加剂等类别中的个别品种降低会多一些。

事实上,金融危机后,包括出口退税在内的中国外贸政策已作了"回调"。2010年7月15日起,中国政府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涉及部分钢材,部分有色金属加工材,银粉,酒精、玉米淀粉,部分农药、医药、化工产品,部分塑料及制品、橡胶及制品、玻璃及制品等六大类406个税号的商品。随后,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也在危机后首次扩容。自 2010年11月1日起,海关总署、商务部将 44个十位商品编码增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其中,多晶硅、废碎玻璃等22种商品禁止出口,热压铁块、铸铁废碎料、废汽车压件等22种商品禁止进出口。

不过,这些政策的涉及面并不广。以出口退税调整为例,据统计,调整涉及的406个税号,仅占海关税号总数的3%左右;2009年这些商品实现出口110亿美元,仅占当年出口总额的1%左右,与危机期间动辄数千个税号商品出口退税率的上调比,回调力度并不大。

商务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多次表示,这些政策调整主要是为了完成"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任务,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应不会对外贸出口产生大的影响,长期来看将有利于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尽管"十一五"已过,节能减排仍是中国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去年8月曾公开表示,将会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要求,可能对一些确实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在科学论证和听取各地方相关行业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政策)调整。

如此看来,出口退税率的进一步调整,当是前述行动的延续。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2011年中国外贸的重点放在贸易平衡上,但是,保出口仍然是一大任务。他认为,未来外贸政策可能出现的变化仍将延续2010年以来的思路,主要围绕"两高一资"产品,对外贸总体而言,不会有特别大的力度。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也对本刊记者表示,如果近期调整出口退税率,其思路应该与中国整个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相一致,即"两高一资"产业的发展要逐渐受到约束。作为产业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相关产品的出口退税等外贸政策也要作出相应调整。

梳理近两年"两高一资" 产品的相关政策不难发现,中国对稀土、煤炭、石油等产品的监管日益严格。2009年《全国矿产资源规划 (2008-2015年)》发布后,中国开始实行战略矿产储备制度,启动和完善石油、特殊稀缺煤种、铬、铜等紧缺和重要矿产的矿产品国家战略储备,削减稀土及部分稀有金属的出口配额,并调高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

安邦咨询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称,与资源税一样,出口退税政策是中国实施资源、能源有序开采和出口的更具系统性的调整。

2004年以来,中国开始对部分资源性和能源产品下调退税率,甚至完全取消。除了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而上调,基本上每年都实施不等的下调幅度,囊括了从石油到木材、从有色金属到稀土的几乎所有资源产品。

安邦咨询报告称,中国已经开始通过贸易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环保政策等一系列手段,对国内资源和能源进行系统性的控制和规划保护。

总体基本稳定

对2011年政策基调,商务部长陈德铭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将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

不过,1月底,陈德铭在达沃斯论坛接受路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没有必要因贸易原因重估人民币币值,因为今年中国的出口增长率将减缓到10%。他并提出,到2015年中国贸易顺差将有所减少。

"目前来看,今年不会出台打压出口的政策措施,这是比较明确的。"霍建国告诉本刊记者,在内部政策适当支持、外部市场出现一定回升的背景下,2010年中国外贸重新还原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增长区间,但是,2011年还面临不小的压力: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这对外贸企业都是不小的挑战。

"从今年的情况看,除了跟产业转型相关的个别领域,外贸政策应该不会再有大面积、剧烈的调整。"宋泓对本刊记者表示,2010年刚刚出现恢复性的增长,即使今年世界经济保持正常逐渐恢复的走势,中国外贸也不可能再现去年的高增长,"保持10%-20%的增长就不错了。"

在这种情况下,宋泓认为,对外贸政策的调整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根据外贸形势的变化,相机调整,而不是贸然地大规模剧烈调整。一个例外的情况是,中国外贸顺差突然大幅增加,再次成为其他国家施压人民币汇率的口实,则出口退税可以再次作为一种调节顺差、应对外部压力的手段。

出口退税是中性的贸易政策,全额退税、让商品以不含税的成本进入国际市场是国际贸易的惯例,它同时起到支持外贸出口的作用。

中国商品目前实行5%-17%不等的出口退税率。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先后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涉及的商品税号超过8000个(次),其中,已有1971个税号商品实现了出口全额退税。2010年中国出口退税共计7327亿元,比上年多退841亿元,增长13%。

无论从出口恢复,还是从税率及减轻财政压力的角度看,下调出口退税率都有较大空间。

不过,将出口退税作为一种宏观调控工具频繁使用,也遭致不少质疑。淡化调控色彩,寻得其常态水平,将是政策调整的一个考虑方向。

商务部将加快结构调整作为今年的主要目标。在霍建国看来,外贸政策应该转向对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台鼓励性的政策,加大引导和扶持,而对一些低档次的产品,不需要增加更大的压力,凭借现有的成本、汇率压力,足以实现逐步转型升级。

他表示,外贸增长的回落需要内需的释放来支撑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持外贸的一定增长,"宁肯通过结构调整丧失一部分订单,也不要因为其他政策调整造成出口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