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外贸资讯 > 其他资讯 > 文章内容

帮助中心

一点一万亿GDP和出口十九连冠背后的海关身影

2012-01-18 15:17

来源:《国际商报》       2011年12月初召开的深圳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会议,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表示,深圳市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长,全年GDP将达1.1万亿元,成为国内第四个经济总量超过万亿元的城市,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第四的地位。        近日深圳海关对外公布,2011年,深圳市实现进出口值4141亿美元,同2010年相比(以下简称“同比”)增长19.4%。其中进口1685.7亿美元,同2010年相比(以下简称“同比”)增长18.2%;出口2455.3亿美元,同比增长20.2%,连续十九年稳坐全国大中城市外贸出口的头把交椅。        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形势不甚稳定的严峻国际经济形势下,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深圳,深圳的经济尤其外贸依旧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是什么让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始终保持飞奔的速度呢?        深圳海关关长李书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与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密不可分,这也是深圳外贸经济不断攀升的关键所在。        在“后危机时代”,中国走到转变发展方式的“分岔口”,经济结构调整已经成为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试金石。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深圳质量”城市发展战略的第一年,深圳把“深圳质量”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实现从速度优先向质量优先转变,从注重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        深圳外贸出口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一个主要原因是政府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促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性跃升以及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增强。近年来,深圳将自主创新战略确立为深圳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自主创新由此成为深圳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而自主创新所带来的城市氛围,也吸引了全球产业巨头在深圳扎根发展。目前,有18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深投资,把产业链关键环节或研发中心放在深圳。        相关专家表示,经济能否顺利完成快转,企业能否顺利完成转型升级,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支持是否“给力”。        作为特区经济的建设者,一直以来,深圳海关自觉地融入特区发展建设大局,积极优化通关模式、不断丰富服务措施,全方位、多渠道支持特区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向高端发展的转变。在海关的推动下,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对深圳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促进转型升级助企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支持深圳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深圳海关提高外贸出口质量,增强深圳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去年5月,海关总署与广东省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后,为推进加工贸易转变发展方式,深圳海关更是连续推出一系列举措,有效帮助企业降低通关成本,扶持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帮助企业打通国际国内市场,同时助力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深圳外贸进出口不断回暖,并带动了整体经济的不断复苏。        简化加贸企业转型的变更手续,维持转型企业的管理类别及信用记录,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化分工以建立自主品牌;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链的延伸;通过外发加工、委托加工、深加工结转带动企业融入加工贸易产业链;拓展保税物流功能,鼓励和引导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立高端产品研发中心、检测维修服务中心并开展仓储、配送、分拨等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海关帮助下,一大批代工企业完成了华丽转身,向着高科技品牌企业转变。         顺安金德在海关的扶持下,实现了“原地不停产转型”,由单一的来料加厂企业变身为三资高科技企业。转型后,公司获得了内销和生产研发的资格,产品扩大到理光、东芝、美能达、佳能、施乐等国际知名企业。公司负责人孙国华认为,企业的成功转型,“得益于海关主动送政策和服务上门,实地调研,开辟绿色通道,最终使得我们的海关注册号、联网企业资格得以保留,A类企业待遇得以延续,在海关扶持下,我们摸着石头过了河。”目前,该公司已申请了12项专利,2011年产值达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         扩大内销助企业对接国内市场        金融危机以来,外需减弱、出口萎缩,对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经济的深圳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内销成为了越来越多加工贸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条件。        深圳海关现场业务处处长彭东介绍说,近年来,深圳海关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海关总署出台的鼓励内销相关政策,在对关区企业内销的支持不遗余力:“先申报、后补税”的模式;缩短企业帐册报核周期,减少企业内销缓税利息的支出,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对资信良好企业推广预审价、预归类、集中申报模式,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简化通关手续,最大限度为企业提供内销便利。        在国家“家电下乡”、电信“3G”建设等政策的引导下,以深圳创维、TCL王牌电器、联想(深圳)、比亚迪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企业,纷纷吹响了内销的“集结号”。        据统计,深圳海关辖区内加工贸易企业10000余家,2011年,超过半数以上的企业办理了内销业务,内销征税31.52亿元,与2009相比,增长了64.4%。在海关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到2011年的三年间,爱普生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的内销征税税款从331万元、7113万元、9000万元逐年递增,预计新一年中,内销征税仍有30%的增长。企业内销营业额占国内市场比重从2009年的5%跃升到2011年的30%。该公司物流与报关部经理欧阳群告诉记者,“深圳海关的主动服务,帮助我们顺利地拓展国内市场,开辟了企业未来发展的另一条通道。”        贴身服务助高新产业跨越式发展        深圳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城市兴衰高度出发,将自主创新战略确立为深圳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自主创新由此成为深圳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而支持高新技术项目发展,也一直是深圳海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        据了解,为全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做强做大,深圳海关推出了多项贴身的服务措施:24小时通关服务、减免税收审批、设备快速通关、直接到厂卸货、“提前报关,货到放行”……一系列高效、优质、贴心的海关服务,推促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速,节省了大量通关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进而为企业抢占市场创造了先机。        总投资额达245亿元人民币的华星光电项目,是深圳建市以来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该公司主要从事G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的生产,是国内自主创新的第一条TFT-LCD生产线,建成后将彻底改变我国平面显示产业“缺芯少屏”的现状,并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逾千亿元。        2010年2月,深圳海关关长李书玉带队前往光明新区,在现场进行一站式办公,以化解该项目发展的难题。随后,深圳海关与华星光电签署合作备忘录,为其度身打造个性化的贴身服务。在深圳海关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该项目从开工建设到2011年8月份,完成第一台液晶面板产品的下线,并于10月份达到量产水平,仅用18个月,再次体现了“深圳速度”。        深圳杜邦太阳能(深圳)公司报关主管余灶生告诉记者,在海关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公司从成立到实现规模量产,只用了不到短短两年的时间。深圳海关已为该公司提供个性化通关服务,对先进生产设备依法予以减免税审批,生产设备在口岸享受快速通关,直接到厂卸货,从而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通关成本。如今,总投资额1.8亿美元杜邦太阳能(深圳)公司,如今已投入全规模商业化生产,年产值将超过2亿美元,有望成为深圳新能源产业的强劲“引擎”。如今,在深圳已经聚集起了一批如杜邦、拓日新能、创益等优秀的太阳能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成为深圳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拓展保税功能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为进一步拓展保税区功能,支持国内企业完善出口产品售后服务体系,从2005年开始,深圳海关率先在海关系统内,积极探索保税区开展检测维修业务试点工作。        2007年,经海关批准,中兴通讯在福田保税区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兴意达公司,开始试点手机等通讯终端产品海外出口返修业务。        兴意达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郎建勋介绍说:“由于保税区手机检测维修属于新型业务,我们向海关提出设厂申请时都认为困难重重。但没想到海关的审批流程非常的顺利,海关还多次到厂帮助我们指导业务细节,梳理通关流程,使我们业务很顺利地开展起来。”        未在保税区设厂以前,中兴通讯公司的海外返修产品从销售国-维修地-销售国流程大概需要42天,备机率为4%;而在保税区设厂后,返修流程缩短到20天,备机率降到1%-2%。按照2010年中兴通讯手机10.9亿美元的销售额计算,备机比例下降1个百分点,即可节约近亿元的周转备机。        四年来,目前该公司已累计维修手机超过100万部。有了保税区的配套的售后维修服务,近年来,中兴通讯手机出口年增长30%以上。2010年,中兴通讯以5180万部的出货量,一举击败苹果,晋升为全球第4大手机制造商。        目前,福田保税区开展检测维修企业共有5家,2010年维修业务进出口货值4.53亿美元,为出口企业开展产品售后服务,节省物流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9年8月,深圳海关又以华为、神舟两个公司为试点,设立维修专用保税仓库,利用保税仓库的保税管理方式,开展了上述两公司出口产品售后检测维修业务试点,探索建立满足检测维修功能的新模式,力争为国内海关创造保税维修业务提供管理示范和样板。 “在维修仓建立之前,我们公司不对国外客户提供售后维修服务,而是通过提供给客户零配件买断售后服务,相关成本较高,采用维修仓这个平台后,我们可直接对客户提供售后服务,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售后服务质量,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神舟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建军告诉记者。        据了解,试点以来,华为、神舟两家公司出口产品检测维修业务呈现跨越式的增长,2011年,华为公司通过维修产出金额2.69亿元人民币,维修区域扩大到84个国家和地区,维修产品覆盖面从23%提升到50%,节约成本1060万美元;神舟公司通过维修仓节约备品价值250万美元,节约成本230万美元。        深圳海关多年来致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了深圳产业结构的升级,促使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近年来,互联网、生物制药、新能源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低碳经济,平均增速均超过20%,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2011年1-10月,深圳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568.6亿元,同比增长18.1%。高新技术产业早已成为深圳的第一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深圳外贸出口质量不断提升,多年来以加工贸易传统产品、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已向着技术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产品过渡,带动了深圳市整体外贸结构持续提升。据深圳海关统计,2011年,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力的深圳机电产品出口1813.8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占同期深圳市出口总额的73.9%;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24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值的14.8%,占同期深圳市出口总额的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