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深圳海关服务高新企业发展纪实 在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2011年,深圳市实现进出口值4141亿美元,其中出口2455.3亿美元,同比增长20.2%,连续十九年稳坐全国大中城市外贸出口的头把交椅。 沉甸甸成绩的背后,凝结着深圳海关人不懈努力。近年来,深圳海关不断丰富服务措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向高端发展的转变,为深圳市外贸出口“十九连冠”做出了应有贡献。 贴身服务推动高新产业跨越式发展 高效、优质、贴心的海关服务,推促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速,提升竞争力,进而在市场上占据主动。 据了解,为全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做强做大,深圳海关推出了多项贴身的服务措施:24小时通关服务、减免税收审批、设备快速通关、直接到厂卸货、“提前报关,货到放行”……一系列优化服务,节省了大量通关成本,为深圳高科技企业抢占市场创造了先机。 总投资额达245亿元人民币的华星光电项目,是深圳建市以来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该项目是国内自主创新的第一条G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的生产线,建成后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逾千亿元。在海关支持下,该项目从开工到量产,仅用了18个月,再次体现了“深圳速度”。 济困扶危帮扶高新技术企业渡过难关 去年7月下旬延续至今的泰国洪灾,给深圳关区不少企业造成严重影响。深圳海关主动安排专人进行调研,及时出台扶持措施,鼓励企业以国内购料、成品转内销等等手段维持经营。同时还建立了便捷服务机制和应急通关机制,主动帮助和支持企业经营。 生产高端打印机的冲电气公司下属的泰国工厂受灾严重,总体经济损失达数亿元人民币。为及时挽回损失,公司决定立刻将泰国工厂生产线搬迁至国内生产。了解这一情况后,深圳海关安排专人对其进行设备进口、成品备案,短短一周内就完成了多项审批手续,确保了该公司在第一时间恢复生产。该公司经理朱玉玫告诉记者:“幸亏有海关的及时帮助,我们才能够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生产线的搬迁,挽回了8000万元的损失,还挽回了大量的海外订单。”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为高新企业保驾护航 独立的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是高新企业的“灵魂”。为鼓励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权利人自主创新,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近年来,深圳海关开展了多次送法到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宣讲会和培训班,举办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高峰论坛等活动,还把华为、中兴通讯等大型企业作为重点辅导单位,建立长期联系机制,提升其运用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十一五”期间,深圳海关共查办侵权案件2000余宗,接近同期全国海关案件总数的1/5;2011年,该关采取知识产权执法措施5300多批次,查获侵权货物1800多万件,案值1.7亿元。 海关多年来助力高新企业发展,推动着深圳产业结构的升级,促使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11年1—10月,深圳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568.6亿元,同比增长18.1%。高新技术产业早已成为深圳的第一支柱产业。2011年,深圳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248亿美元,占同期深圳市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