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外贸资讯 > 其他资讯 > 文章内容

帮助中心

调结构保增长 重庆工业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2012-02-01 10:40
    “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重庆工业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走民生导向的发展之路,工业经济实现发展 “快中见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达12038.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增速排名稳居全国第一。从当前全市工业运行轨迹和政策、投资、消费、市场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情况看,预计2012年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一、“十二五”重庆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宏观背景    (一)引发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国际货币汇率大幅波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持续低迷,受其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国际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    (二)金融危机以来的积极经济政策的效果已基本释放完毕,趋紧的货币政策对企业资金流动性带来一定压力,短期内出口难以顺畅,重庆工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仍然复杂。    (三)制约重庆工业发展的物流环境得到改善。“渝新欧”铁路集装箱班列、“渝深欧”铁海联运、“渝沪美”铁海联运的常态运行,为重庆发展全球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四)随着笔电产业放量增长,长安福特三工厂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配套体系加速完善,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多点支撑,重庆规上工业实现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1年重庆工业低开高走,并在高位逐步企稳,全年工业发展呈现速度与质量并重,规模与效益统一,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一)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收入双突破,全国排名首次“升位”    201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再创新高,达到13921.84亿元。同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万亿大关,工业总产值达12038.52亿元,从全国第23位上升到第22位,实现直辖以来的首次“升位”;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0288.34亿元,同比增长35.2%,实现了生产、销售的双丰收。    全市38个区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部跃上10亿元台阶,19个区县超过100亿元,11个区县超过500亿元,渝北、沙坪坝突破1000亿大关。    (二)工业增速领跑全国,发展步入“快车道”    从运行轨迹看,201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开高走,并在高位逐步企稳。上半年,随着宏观经济紧缩政策的密集出台,增长速度在4、5月份一度回落,但随着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爆发式增长、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的强力反弹,工业增速逐步调整到适度增长区间。8月起增速连续五个月排名全国和西部第一,增加值全年增长22.7%,比“十一五”的年平均增速20.1%高出2.6个百分点。    (三)工业发展支撑有力,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显著     2011年全口径工业实现增加值4690.46亿元,占地区GDP的比重为46.9%,工业对地区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3.3%,拉动经济增长10.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各项税收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近一半;工业外资为全市外资引进贡献40%;以笔电为主的IT产品出港货量占全部国际出港货量的86%,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四)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积极向好,企业效益水平提升    今年以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在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工业经济效益各项指标明显提升。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再攀新高,达到250.6,同比提高24.9个百分点。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润445.47亿元,同比增长17.9%,利润率达4.3%;实现利税总额792.61亿元,同比增长17.8%。    三、2011年重庆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和亮点    (一)工业集中度提高,规上企业做大做强    2011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4793家 ,全年新增规上企业479家,规上工业企业户均产值也由2010年1.27亿元/户,大幅上升至2011年的2.51亿元/户。销售产值过亿的企业数达1737家,过10亿元的企业数由2010年的126家上升至163家,过100亿的企业包括长安福特、重庆电力、重钢、达丰、长安股份、鸿富锦力等13家企业,较2010年增加4家企业(以上按企业法人计算),而长安集团工业销售产值突破千亿,全市工业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轻重工业协调发展,重工业增速略快    2011年,重庆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6%,较一季度、二季度分别上升2.9和0.2个百分点,但较三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轻、重工业增速差距由一季度的5.8个百分点上升至三季度的11.2个百分点,四季度回落至10.1个百分点,增长协调性继续得到改善。    (三)电子信息迅猛发展,电子、汽摩双轮驱动格局初步形成     随着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广达、宏碁等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逐步投产、放量,重庆工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值827.92亿元,比上年增长2.7倍,占全市比重的6.9%,拉动全市产值增长6.9个百分点,比占比达29.1%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多0.4个百分点。全年累计生产计算机整机2547.82万台,增长11.9倍,其中,笔记本电脑2407.39万台,增长25.4倍,成为2011年我市工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专用设备、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电气机械和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增势强劲,总产值增幅分别达54.4%、38.6%、32.7% 、32.7%和39.0%,远高于全国同行业增幅。另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速虽明显放缓,但全年累计产值增长仍达到15.1%,增速比1-9月加快2.3个百分点,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17.8%。